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12:38    次浏览
粉丝电影为何衰退?电影很重要的部分是人的创意,如将这最珍贵的东西全部依赖商业上的加减法,那么当一种电影形态兴起时,伊始阶段或许没有问题,重复性过高时,弊端就会显现。 时光网特稿“过时”是当下中国电影市场极具特色的一款产物,压缩了别的国家百年经验飞快发展,所以迅速兴起又迅速衰落的电影行业现象、新奇概念、营销手段、炒作方式,成为这个市场司空见惯的组成部分。这一次,这个“过时”似乎又轮到粉丝电影。从发迹作品《孤岛惊魂》、《小时代》开始,到《栀子花开》、《致青春2》、《爵迹》,不过5年时间,粉丝电影号召力就迅速下降,而当初它却是令很多电影从业者都感到新鲜、害怕、又急于拥抱的一种形态。有人会说,这类电影质量差、赚快钱,当然是它们走到尽头的原因,但粉丝电影背后的问题是什么呢?当一种产品重复性过高或者观众的新奇感消退后,即便脑残粉,也会主动跑去给智商充值。而粉丝电影仅仅是中国电影问题链条上的一环,正如台湾电影学者焦雄屏所言,这个行业发展太快,缺乏经验值累积,所以很多东西都变成一种突发性的、人云亦云的现象,从业者会发明特别多的词汇,比如大数据、大IP,大家常常是一窝蜂式的,好像有了IP、大数据、粉丝就能卖钱。但如果电影这么容易做,它就不叫冒险行业了。电影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人的创意,如果将这最珍贵的部分全部依赖机械操作和商业上的加减法,那么当一种电影形态兴起时,伊始阶段或许不觉得有问题,重复性过高时,弊端就会显现。除了焦雄屏,时光网记者还采访到中国电影资料馆副研究员左衡、《壹娱观察》主编陈昌业、电影市场研究专家蒋勇等人,试图谈一点粉丝电影热潮消退后的问题,因为中国电影每个现象都来得很猛烈,但消长也特别快,这对粉丝电影之外的很多现象同样适用。从《孤岛惊魂》到《爵迹》,粉丝电影已经“过时”了 《小时代》2013年横空出世备受争议2011年,在粉丝电影的发迹作《孤岛惊魂》以500万投资赌到9000万票房时,电影人高军就向记者透露过一些幕后秘辛,原本这部片子已经拍完一年多,始终在库里压着,找不到合适时机上映。随着杨幂《宫锁心玉》的走红,片方“错赶上了暑期档”,才借势火了一把。据杨幂当时的老板透露,《孤岛惊魂》后,她的片约一直排到了次年的下半年,明显感觉到大家都想搭这班车。随后《大武生》、《五月天追梦3DNA》等粉丝向电影接连上映,很多人都想分杯羹。2013年6月,上海电影节提前观影,郭敬明的《小时代》将粉丝电影这个概念搅翻了天。当时伯乐营销CEO张文伯的一句评价流传颇广:“这是一部让今年所有已经上映过,以及还没上映的国产电影都会显得‘过时’的电影。”张文伯说,“看完《小时代》之后,我觉得很焦虑。我不希望他们的通行证,成为我的墓志铭”,郭敬明还一度“受惊”表示要好好消化一下并转发评论:“电影人的通行证,都是给大众的邀请函。” 《爵迹》明星云集,但郭敬明并不认为它成功彼时的郭敬明意气风发,与《爵迹》上海路演哽咽称“是不是只有我死了,你们才不会骂《爵迹》”截然不同。当时在上海电影节“潮流生产力”论坛上他发言:“上一代电影人的拍摄方式和思维理念已经落伍了。观影群体已经从上一代变成了下一代,如果导演还用上一代的想法去拍电影的话,就会出现问题。越来越多新观众加入市场,市场上却还是老一套,就会产生一种饥渴。这时一旦有符合年轻人的东西出来就会获得成功。”论坛的主持人、56岁的导演何平当即反驳:“观影群体年龄的下降是因为中国的观影市场还不成熟。”时间是最好的印证方法。在三年中,《小时代》又陆续公映了三部,都想搭车的电影片商也本着“谁红请谁”的原则,为杨幂、柯震东、韩庚、吴亦凡、李易峰们的粉丝“量身打造”了许多质量参差不齐的电影,“粉丝电影”、“粉丝经济”这些概念几年间被大众传媒、娱乐产业炒得火热,资本热心炮制“大IP+小鲜肉”的配方产品,仿佛这个行业简单到只掌握加减法就可以了。 《盗墓笔记》等粉丝向电影,除了明星,还有原著基础、类型片等元素加持不过,如中国电影资料馆副研究员左衡所言,2015年暑期档,《小时代4》和《栀子花开》被《大圣归来》等三驾马车碾压,单纯卖明星脸的粉丝电影似乎已经走到了“灵魂尽头”。而今年无论暑期档的《致青春2》、《赏金猎人》、《夏有乔木 雅望天堂》,还是国庆档的《爵迹》,粉丝电影“明显玩不动了”,反倒是《盗墓笔记》这种融合类型片元素的粉丝向电影还能博一下市场。“被骂说明还有关注,今年连批评的声音都少了,大家都是一种懒洋洋的状态,‘有什么好批的’?这说明你已经过时了”。